![图片[1]-圣严法师谈佛法对家庭的影响,佛教反对家庭吗-飞慧学佛网](https://www.whfeihui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6/8e1d9b7c5462-1.jpg)
在家人就是有家庭,有家庭就有困扰。其实一个人没有家庭也有困扰,只是一个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那么在家庭的话至少是两个人,一个是先生,一个是太太,那么再加上孩子,如果更多了的话,可能是两代三代。
像这些人与人之间并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,彼此的立场不一样,彼此的观念不一样,嗜好不一样,就会产生一些摩擦,这是难免的,其实这是正常的事。
我们世界上的事,任何一样事,都是在互相的彼此小小的摩擦之中成长的。
我想其他的问题都很小了,夫妻之间的问题多半都是鸡毛蒜皮的事,不是很大的了不起的事,并没有什么杀父之仇的这种大仇大恨的事情很少,都是从一些小小的问题。
彼此互相不能体谅,不能够尊重对方,只是各执一词,自以为是,因此而产生了一些小小的争执,小小的争执以后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吵闹不已。
老是为了同样的几件事,就是看不顺眼,听不惯,过不去,因此每天都是要吵,像这种事实在是很可怜。
这就是自己不了解人性是什么,也不了解自己的缺点是什么,也不了解自己的长处是什么。
如果能够,第一个欣赏对方的优点,然后谅解对方的缺点,不但是谅解对方的缺点,而且从对方的缺点之中学到一些什么,这样子的时候就把对方的缺点当成来欣赏的一种自我的成长。
如果是这样子的话,家庭一定是不会有问题的。
其实夫妇之间并没有大问题,这是刚刚所说的,为了一条牙膏是从头上挤还是中间挤还是尾上挤,其实还有人说漱口究竟什么时候漱?是早上要漱一次,晚上漱一次,还是说早上漱了晚上就不要漱?
我所知道的有一位太太跟他的先生吵架,吵了几十年,就是因为他的先生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是不漱口的,就是为这个事。太太就说你不漱口,我就把你当猪,那么像这样子的一个先生是不是对呢?先生好像是懒了一点,但是不漱口又有什么关系呢?
可是关键往往都在于我们不想改变自己,我们却想改变别人,因此就引发了争执。
人就是这个样子,自己不让人家改变,而要改变人。现在人人都知道要尊重另外一个人,但是多半的人都希望你来尊重我,不是我尊重你。
很多人学的理论学得很好,看书也看得很多,甚至于还写书给人家演讲,夫妻之道应该怎么样,孩子应该怎么教,结果他自己是不会做的,不会对他的太太是怎么样对待。
人家问他你为什么啊,他说我教人啦,像这种情形是能说不能行。
我想很多人会有这种问题,如果能够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缺点,还要宽容人家的缺点,不要老是伸张或者老是强调自己的优点,而抹煞他人的优点,老是挑剔人家的缺点,而不能够欣赏人家的优点,这样子的话,我想家庭的问题这是层出不穷。
否则的话,家庭应该没有问题,那么单纯只有几个人,为什么有战争呢?
在佛教徒里面,有在家有出家,还是在家人多,出家人少。出家不是人人愿意、人人可以做得到的,所以多半的人应该是在家人。
在家人名字叫在家,就要有家庭了,没有家庭怎么叫在家人呢。所以出家人当然他自己有他自己自愿的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庭,而过纯粹的修道的生活,这是我们所鼓励的。
事实上你怎么鼓励也是没有用的,许多的人他看到出家人的生活,他是不会愿意接受的,那么只有少数的人是可以的。
因此释迦牟尼佛对在家居士也有许多的勉励,实际上许多的经典里边的说法对象,是指的在家人,有的是男的,有的是女的,有的甚至于是国王大臣,乃至于特种营业的,都有这种说法。
表示佛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,他对在家人非常关怀,而且指导如何过在家人的生活,正常的在家人生活应该怎么过。
从一个佛教徒的立场来讲,一个在家居士是要在家里边修道,修什么道?首先呢,要尽到人的责任,这是人间道;然后再能够做一些布施,这个人的功德,那你就是修天人的道,准备升天的一种修道;然后再修禅定,修禅定也是修的升天的道;然后修智慧,从智慧而能得解脱。